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快速攀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全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为 9000万,其中女性约7000万。但是多数人若发现骨质疏松,会想着:是年纪大的原因,吃点钙片就行了。真的这么简单吗?
1.骨质疏松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可诊断、可治疗的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骨质疏松症和特性骨质疏松。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影响骨代谢的某些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等)或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所导致的。
2.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
变矮、驼背、腰背痛,要考虑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也叫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最严重的是髋部骨折,常常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3.只补钙能行吗?
很多人觉得骨质疏松就是老啦,年纪大了自然就会出现,补补钙就可以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骨质疏松症需要积极治疗,市面上抗骨质疏松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口服的双膦酸盐和皮下注射的单抗等。具体选用哪种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做出专业判断,并详细告知用药注意事项及间隔时间。切记不可擅自用药或随意停药。
4.骨密度报告怎么看?
我院采用双能X线技术进行骨密度检测,其中T-值和Z-值均为评估骨密度的重要指标。
T-值=(骨密度的实测值-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标准差。具体而言,当-1 < T-值 < 1时,表示骨密度值处于正常范围;当-2.5 < T-值 < -1时,表明骨量低少;而当T-值 < -2.5时,则表示为骨质疏松症。
Z-值是将受检者骨密度值与同性别、同年龄正常人群平均骨密度值比较得出的值。-2<Z-值说明骨密度值在正常同龄人范围内;而Z-值≤-2则表示骨密度低于正常同龄人。
2025年是体重管理年,部分人群开始尝试通过节食来减肥。然而,这种做法往往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无法满足人体正常需求。为了弥补这一缺口,身体会分解骨胶原,进而可能引发骨质疏松。临床上并不建议采取这种减重方式,建议大家遵循国家指南,科学地进行体重管理。总结而言,骨质疏松症既可预防又可治疗,务必强化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意识,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补充营养、合理搭配饮食、戒烟限酒、确保充足的日晒,并适度进行体育锻炼。(王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