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忽冷忽热的,不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不太理想。今天,咱们就一同来了解一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特点吧。
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动脉壁的弹性和伸展性降低,收缩期的弹性膨胀和舒张期的弹性回缩幅度减弱,缓冲能力降低,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所以老年人常常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2.血压波动较大,其昼夜波动的节律若出现异常,将对心脏、大脑和肾脏等关键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同时,血压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导致应激反应,使得诊室内的血压测量值远高于日常自测值。此外,患者还可能遭遇“清晨高血压”“夜间低血压”或“夜间高血压”等问题。为此,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准确掌握血压波动状况,进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并提倡在家中进行自我血压监测。
3.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因为老年人血管自我调节能力差,当出现体位变动,比如从卧位、坐位或蹲位突然站立(直立位)时,容易出现血压下降,引起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尤其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时更易出现。餐后低血压是由于餐后较多的血液流入胃肠道,而老年人的心血管调节功能减弱,容易引起血压降低,尤其是饱餐或大量饮酒后更易出现。三餐中早餐后低血压发生率最高,如果餐后出现疲劳、头晕、无力,甚至晕厥、跌倒等症状,有可能是餐后低血压的信号。
4.常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更容易发生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因多种疾病并存而用药种数多,易发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易致药物不良反应。
5.假性高血压。假性高血压是指用普通袖带测压法所测血压值高于经动脉穿刺直接测的血压值。多见于老年人及尿毒症、糖尿病、严重动脉硬化患者。当高血压患者出现降压药物治疗无效及长期高血压或严重高血压而无靶器官损害时,要高度怀疑假性高血压。
控压技巧:
1.健康饮食。老年人应注意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则。减少钠盐摄入,建议每日摄盐量<5克。鼓励老年人摄入多种新鲜蔬菜、水果、鱼类、豆制品、粗粮、脱脂奶,以及其他富含钾、钙、膳食纤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2.适当运动。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科学地安排生活,做到起居有时,适当活动,劳逸结合。合理的有氧锻炼可有效降低血压。建议每周不少于5天,每天不低于30分钟的有氧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和游泳等。
3.戒烟限酒。每日白酒、葡萄酒(或米酒)、啤酒的饮用量应分别控制在50毫升、100毫升和300毫升以内。
4.保持理想体重。维持理想体重,并避免过度肥胖,有助于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老年人尤其需谨慎,应避免过快或过度减重。
5.药物治疗。在应用降压药物过程中,老年患者坐起、站起时,动作应尽量缓慢。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使血压逐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切勿自行停药。65至79岁的高血压患者,应当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耐受良好,可继续治疗,长期稳定在13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高于150mmHg时,应当服降压药,把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衰弱的高龄老年人应注意监测血压,降压速度不宜过快,降压水平不宜过低。(杨洁)